五脏功能系统观

  五脏功能系统观,是以五脏代表五个生理功能系统,如心系统(心-小肠-脉-舌-面-汗),肺系统(肺-大肠-皮-鼻-毛-涕),脾系统(脾-胃-肉-口-唇-涎),肝系统(肝-胆-筋-目-爪-泪),肾系统(肾-膀胱-骨髓-耳及二阴-发-唾)。五脏生理功能系统的脏腑、形体、官窍之间通过经络相互沟通联络,功能上相互配合,病理上相互影响。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,通过经络系统“内属于脏腑,外络于肢节”,将六腑、五体、五官、九窍、四肢百骸等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,形成了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五大功能系统。同时,五脏功能系统并非彼此孤立,而是密切联系,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,以维持整体功能的协调平衡。

  五脏的生理活动与人的精神心理活动密切相关。藏象学说认为,五脏藏精气,精气舍神气。如《灵枢·本神》说:“肝藏血,血舍魂……脾藏营,营舍意……心藏脉,脉舍神……肺藏气,气舍魄……肾藏精,精舍志”更为重要的是,五脏所藏的精气血津液是意识、思维、情志等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,故五脏对人的意识、思维、情志等神志活动具有整体调节作用,即“五神脏”。如《素问·宣明五气》将人的意识、思维活动分属五脏,而有“心藏神,肺藏魄,肝藏魂,脾藏意,肾藏志”之说。情志活动也分别由五脏所司,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所谓:“人有五脏化五气,以生喜怒悲忧恐。”故情志活动分属于五脏,即“心在志为喜”“肝在志为怒”“脾在志为思”“肺在志为忧”“肾在志为恐”。

  五脏功能系统以五脏为代表,既是藏精之“形脏”,又是藏神之“神脏”。“形”与“神”是生命的两大构成部分。两者相互依存、相互影响,不可分离,协调统一。这种形(身)神(心)相关的生命观,是五脏功能系统观的重要体现。